中國港口業發展遭遇瓶頸
2010-12-14 08:46:41 來源:大公報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“中國港口產業總體過剩的局面顯而易見,碼頭運營商不能再靠簡單投資碼頭來增加發展,必須要從傳統的靠裝卸賺錢,向現代物流服務體系轉型!”年終歲尾,中國港口掌門人齊聚上海陸家嘴,剖析行業現狀、探討戰略轉型,并達成上述共識。
這場由上海海事大學、世界海事大學主辦,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承辦的“2010年港口發展高端圓桌論壇──港口未來發展戰略轉型”,旨在找出內地港口當前問題,探討“十二五”中國港口未來發展和戰略轉型之路。作為一次內部高峰會議,大家沒有發言稿,完全暢所欲言,即興交流意見。
記者注意到,當日與會者囊括了:交通運輸部水運局、和黃(中國)港口、上港集團、天津港、寧波港、連云港港、鹽田國際、日照港、南京港、營口港、廈門港、蘇州港、嘉興港、揚州港、河北港口集團、馬鞍山港以及中遠太平洋、中海碼頭、遠東租賃等內地幾乎所有大港負責人,堪稱盛況空前,亦足見各港口分析和解決當下問題之切。
港口總體運力過剩
中遠太平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徐敏杰指出,中國未來港口發展必須戰略轉型,依據就是內地港口產業總體過剩──“今年中國集裝箱平均增長20%的情況,是全球獨此一家,也不會保持很長時間,而世界平均的年增長率只有5%-8%!
徐敏杰坦言:“中遠太平洋作為世界第五大碼頭運營商,旗下碼頭過剩相當嚴重,尤其是東南沿海、長江中下游。1990年代初開始的碼頭產業高速發展,已逐步見頂,到下個5-10年會平穩發展,逐步收斂。不只是中國,全球碼頭都總體過剩!
廈門港務股份公司總經理方耀表示:“中國面臨的港口能力過剩問題,廈門港尤其突出!边B云港港口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白利群亦指出:“港口過剩確實存在,為此連云港港堅持發展無水港的思路不動搖,拓展中西部腹地,正爭取成為‘中西部地區區域發展示范區’!
上海海事大學校長于世成教授就此分析說:中國很多港口之間現在的競爭業態,相當程度上是非理性的,“請交通運輸部考慮,不要再行政性地告訴各個港口,說大家都是國有資產,不要再互相盯著競爭。反而應該讓港口之間互相滲透、競爭發展,最終通過市場來走向理性”。
碼頭運營商須轉型
徐敏杰談到,世界碼頭發展在1970-1990年代,以資金和管理為優勢,主要代表是PSA、和黃、鹿特丹、巴拿馬;1990年代中期至今,以集裝箱團隊為支持背景的碼頭運營商積極轉型,開始與傳統碼頭合作發展,如馬士基、中遠、中海──“因為投資建船的成本,與投資碼頭基本相當,但船的價值20年后將折舊為零,以美元計價的碼頭卻在不斷增值”。
上海國際港務(集團)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包起帆說:“創新引領、轉型發展”,包括上海港在內如果不這么做,發展就會遇到麻煩,就會看到碼頭等船的局面──“如果還靠裝卸賺錢,碼頭造的多的地方,還貸款都會比較難,而且現在碼頭之間的競爭也是顯然存在的”。
為此,包起帆分享了上海港的四條轉型道路:1、港口從孤立、單獨的裝卸,轉而為大客戶提供專業物流配送,如上海羅涇二期與寶鋼的合作;2、港口逐步通過物聯網、電子標簽,為貨主實現從告知到感知,打造“透明物流”;3、港口提供與物流相關的分撥、檢測、增值服務,如剛剛投產的外高橋六期,就可在碼頭對進口車裝潢、檢測、改裝,直接交車給消費者;4、港口碼頭位置前移,發展內陸無水港,進行跨區域拓展。
海鐵聯運受制壟斷
對于當下被看好的“海鐵聯運”,多家港口老總當日卻大嘆苦水,無奈于鐵路壟斷對港口發展的制約。方耀說:湖南、江西最近的出?诰褪菑B門,但廈門發展內陸無水港,面臨的是鐵道線路運力不足!拔覀冊诤硝妨、江西贛州、南昌都有堆場,今年有2萬箱,但是線路運量有限。為了多弄些車皮,我們還把鐵路虧損的項目吃下來”。
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姜宴生亦談到,“從廣東韶關到鹽田,距離只有300公里,原來用汽車拉,現在用火車,看似節能減碳,但實際上最大的制約就是鐵路,甚至還有一個‘起步價’,就像出租車那樣──鐵路高度壟斷,費率不容侵犯,遠遠高于集裝箱車。怎樣把費率實際降下來,需要交通運輸部和鐵道部有一個協商”。